非金融类区块链,不一定要发币



2018年12月10日,以太坊创始人V神(Vitalik Buterin)忽然在推特上连发15条微博,虽然每一条都很短,但是其中却有不少非常关键的信息。除了微博正文外,和网友的回复交流也透露了大量V神的最新思考,十分值得一看。 实际上,2018年以来,V神的几次发声都有着明显的“落地”思考,最为大众所关注的是今年9月联合哈佛学者Zoe Hitzig、微软E.Glen Weyl发布的论文《自由激进主义:社会基于社群中立的正式规则》。 虽然,在传统世界的眼光中看来,这篇长达41页的论文依然充满了极客特有的理想主义,相比社会现实显得激进,然而,这篇论文所指出的针对公共事业管理(如何公众服务和慈善等募资项目)的问题,正是此前一直为人所诟病的区块链不能“落地”的问题。 这篇论文中,第一作者V神明确提出了采用纯技术手段实现社会福祉最大化的体系,把以往难于处理的“搭便车”问题(中国俗称“薅羊毛”)化归为技术问题,并采取二阶投票(将投票成本以指数方程反应在选票权重上,而非线性的投票权等价)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。 这篇英文论文非常艰深,我们不多展开,这篇论文最值得我们关注的除了相关技术方案外,是V神的“社会福祉最大化”的理念,这表示着年轻的V神正在从纯技术的思考中抬起头来,试图用区块链思维来解决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。 而这次所发的15条微博及相关回复,如果将其串联,配上引言、文献出处和公式,其实可以构成一篇新论文,而这篇论文如果要命题,可以称之为《计算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博弈论》。 其中,最为关键的微博和回复内容我们将在下一段加以解读。 《计算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博弈论》论文提纲解读 重点之 1 第一条:“现在到了我发一系列微博,谈谈区块链非金融应用的时候了。随着区块链可扩展性、用户体验的愈加改善,导致相关费用下降,因而区块链前景会越来越广泛。” 在V神看来,“熊市”至今,大量“山寨币”归零,各国严管的现在,反而是区块链应用推广的好时候,以至于他专门深思熟虑发布一系列微博讨论区块链非金融应用(说白了就是“币”以外的应用,比如微博中提到的学位认证),在V神看来,此前困扰区块链的瓶颈有三点,亦即可扩展性、用户体验和交易费用。 实际上,可扩展性的匮乏是本次以太坊宣布分片的重要因素之一,大量区块链游戏开发者不得不自己在游戏引擎和公链之间写夹层,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崛起必须兼容社会的主流需求,如果像当年windows phone系统一样缺乏可扩展性,导致没有应用支撑,即使效率再高、性能再强也会被用户抛弃; 而用户体验则是一切互联网应用的重中之重,腾讯的崛起就依赖着大量用户体验层面的“微创新”,而区块链目前为止还难以让用户直接体察,并受到中心化系统“低效”的嘲笑,用户体验是决定用户接受的核心要素; 相关费用则是使用区块链的隐形成本,无论是交易手续费、使用费用等,都会给用户设置过高门槛,导致难以推广的结果。 重点之 2 第十条:“区块链并不是为了削减计算成本(相比中心化服务器),而是为了提升计算成本,从而使社会成本降低。” 在V神看来,区块链等技术效率必然会提升成千上万倍,到那时上链的“社会成本”下降的效益、会远远超越为上链而牺牲的一点点效率。他还举例子表示,70年来,计算机算力成本下降了一万亿倍,而人力成本却越来越贵,基于此,将以往需要人为操作的大量交易、确认、签名、溯源等,都可以基于区块链来进行。 在V神的未来图景之中,他明确认为计算机算力的进步和区块链技术的革新,会使得区块链成为新一代计算底层,可以通过链上确认、计算、分配的方式来降低社会的成本,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。(吐槽一句,这和人民网此前表达的“区块链思维”非常接近)。 重点之 3 第十五条:“在一个重要意义上,非金融应用会比金融应用有着一定优势——毕竟在非金融领域宕机了影响比较小,可减少对部署区块链的担忧。所以区块链的非金融应用很可能会被广泛部署,尤其是公共机构环境下。” 这一条其实承接了本文开头所提到的论文《自由激进主义》的思想,认为区块链的机构应用是使得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最好方式,对于此,网友有一些疑问,而V神也回答了他们。 网友问,区块链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会是啥?V神则幽默地回复说注意我微博最后这句话“尤其在公关机构环境下”。 也有网友问,在设计代币之前必须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。而V神则明确表示:“非金融区块链应用不需要数字货币,通用区块链技术就够用了。” 从V神的这一系列微博我们可以明显看出,他完全没有谈到“币价”这类事儿,而是正在思考将以太坊、甚至区块链行业引向一个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时代,正如他所言,必须综合考量企业、社会机构的创新,而非试图用区块链解决一切问题。 在24岁的V神眼中,区块链技术落地生根,成为解决社会不公平、不平等、不透明、低效率、低参与等情况的一把利剑,才是区块链的真正价值。